亞馬遜主管們傳授的職場心法,提升你的工作表現

--

剛加入亞馬遜的時候,本來異想天開地期待能在短短幾年的時間,把北美的科技巨頭都待上一輪,沒想到,一轉眼的時間,我在亞馬遜已經待超過六年了。這段期間一共換了四個組,並與超過十位風格迥異的主管共事。這些主管們,或多或少都曾給我一些職涯上的建議。前幾天,在整理就筆記時,發現了它們,趁現在還有些記憶,趕緊記錄下來,方便自己將來不定時回顧與提醒。

挑選自己的戰場(Pick your battle)

第一項建議,在我四年前(遠目~)的一篇文章就有提過,這篇就不再浪費版面重述,然而,之前文章沒提到的是,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的事十有八九,如果遇到躲不掉的爛戰場,要怎麼處理。基本原則就是:用最少的資源把專案交付。而這個『最少的資源』,在我待過的團隊,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兩種:

  1. 諮詢時間(Office Hours)- 在北美的專業團隊,從產品、設計到研發,每週通常會提供一到兩個小時的諮詢服務時間,而每段諮詢服務時間,又被切分成15分鐘或30分鐘小節,讓其他團隊的人來註冊。一旦該時段有人註冊,提供諮詢服務的團隊,便會指派當週值班(on-call)的組員,主持會議並提供諮詢服務。值班組員所提供的服務,原則上就是動口不動手,因此,設計方案實際上是由需要諮詢服務的團隊提出,值班組員提供口頭建議。
  2. 時限框架(Timebox)- 讓專案負責人知道,根據你手上的專案時程,你只能在某某日期開始,提供一週、兩週,或甚至三天的時間,提供你的協助,請對方務必把你需要的資源在開始日期前準備好,逾時不候。

當然,以上兩種方法不是只用來支援爛專案,在設計師資源稀缺的組織裡,這也是一種幫助設計團隊可以支援更多專案,但又不至於把所有設計師都操死的解套方式。

與模範為伍(Surround yourself with quality)

在工作職場上,我們經常都會遇到比自己優秀的同事,除非你是獨孤求敗或使火雲邪神之類的大神級人物。每當看到那些同事做出令你感動的模範設計、文件或投影片時,不要只是讚嘆,記得事後將它們下載回來,然後將自己手上正在進行的專案套入這些模範,同時,在這麼做的過程中,不斷去思考幾個問題:

  • 是哪些細節令你感動
  • 同事為什麼要這樣做(有些時候甚至得請教同事)
  • 有沒有值得你複製/貼上的

經歷這樣一系列的操作,可以讓你有系統地從中學習到許多只能意會、不能言傳的細節,最後,將這些模範做些適度的編輯後,收藏起來當模板,在未來的時間裡,這些模板將能幫助你很有效率地,完成高品質且令其他同事也感動的設計、文件或投影片。

另外,模板不應是恆久不變的,每隔一段時間,都應該拿出來跟其他同事的文件做比較,如果有個值得學習的部分,就把它更新到自己的模板裡。最後,每當你在專案上套用這些模板的時候,別忘了把功勞(credit)分享一些給同事,至少,也要在會議上,口頭感謝一下同事的分享,讓你軟實力更上一層樓。

每週記錄你的功績(Document your wins every week)

曾經某位主管,在每週的部門會議中,要求會議的第一項議題必須是,由每個組員逐一分享自己過去一週,在工作上的成功故事(success story)。

執行接近半年後,不少組員(包含我自己)的成功故事,逐漸轉而只是報告上週做的什麼事,某次會議,該主管突然開始逐一評論:『這個聽起來一點都不像是一個成功故事。』接著,組員們便開始在會議中抱怨,哪來那麼多成功故事可以每週都分享,畢竟,大多數的工作,不是需要數週的時間才能完成,再不就只是例行性地執行計畫中的項目。

該主管當時的回答是:『那麼,你就應該在一週的開始時,設定一個本週要創造的成功故事,接著規劃好要如何實現,如此,你就不會來到會議中,才在想我要講什麼了。』簡單而暴力的建議。

這裡定義的成功故事,規模並沒有要求到像是『我的某某產品上線了』、『我幫公司賺了多少錢或省了多少錢』,成功故事可以是『我說服了產品團隊採納了我的提案』、『我參加了某某線上課程而學習到了…』,又或者是『我嘗試了新的方法去分享設計,並得到同事正面/負面的回饋』。但是,像『我完成了某某工作項目』的事不能算是成功故事,因為,那只是完成規劃中的工作事項,除非,這並不在當初的規劃中,比方說,提早完成或自發性的額外項目之類的。

每一個的成功故事的背後,代表的是你的成長,每週一點成長,一年就有52次的成長,記錄這些成長軌跡,就像記帳一下,可以幫助你規劃來年的職涯藍圖。

量化你的貢獻(Quantify your impact)

--

--

James Liu

Senior UX Designer @ Amazon

More from James Liu